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PN结形成方法
发布时间:2012-11-12 标签: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特点 PN结
【采购百科导读】: [1]发射区形成和磷吸杂
对于高效太阳能电池,发射区的形成一般采用选择扩散,在金属电极下方形成重杂质区域而在电极间实现浅浓度扩散,发射区的浅浓度扩散即增强了电池对蓝光的响应,又使硅表面易于钝化。扩散的方法有两步扩散工艺、扩散加腐蚀工艺和掩埋扩散工艺。目前采用选择扩散,15×15cm2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6.4%,n++、n+区域的表面方块电阻分别为20&
[1]发射区形成和磷吸杂
对于高效太阳能电池,发射区的形成一般采用选择扩散,在金属电极下方形成重杂质区域而在电极间实现浅浓度扩散,发射区的浅浓度扩散即增强了电池对蓝光的响应,又使硅表面易于钝化。扩散的方法有两步扩散工艺、扩散加腐蚀工艺和掩埋扩散工艺。目前采用选择扩散,15×15cm2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6.4%,n++、n+区域的表面方块电阻分别为20Ω和80Ω.
对于Mc—Si材料,扩磷吸杂对电池的影响得到广泛的研究,较长时间的磷吸杂过程(一般3~4小时),可使一些Mc—Si的少子扩散长度提高两个数量级。在对衬底浓度对吸杂效应的研究中发现,即便对高浓度的衬第材料,经吸杂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少子扩散长度(大于200微米),电池的开路电压大于638mv, 转换效率超过17%。
[2]背表面场的形成及铝吸杂技术
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在Mc—Si电池中,背p+p结由均匀扩散铝或硼形成,硼源一般为BN、BBr、APCVD SiO2:B2O8等,铝扩散为蒸发或丝网印刷铝,800度下烧结所完成,对铝吸杂的作用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,与磷扩散吸杂不同,铝吸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。其中体缺陷也参与了杂质的溶解和沉积,而在较高温度下,沉积的杂质易于溶解进入硅中,对Mc—Si产生不利的影响。到目前为至,区域背场已应用于单晶硅电池工艺中,但在多晶硅中,还是应用全铝背表面场结构。
[3]双面Mc—Si电池
Mc—Si双面电池其正面为常规结构,背面为N+和P+相互交叉的结构,这样,正面光照产生的但位于背面附近的光生少子可由背电极有效吸收。背电极作为对正面电极的有效补充,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栽流子收集器对背面光照和散射光产生作用,据报道,在AM1.5条件下,转换效率超过19%。
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关知识
更多>>
- 2012-11-12
- 2012-07-24
- 2012-07-24
- 2012-07-24
- 2012-07-24
-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-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特点:01、具有稳定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; 平均转换效率有 12%-14%;02、确保良好的导电性、可靠的附着力和 很好的电极可焊性;03、高精度的丝网印刷图形和高平[查看详情]
- 郑州天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-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- *供应1瓦到120瓦太阳能电池板。 *适用于各种太阳能建筑系统、发电、通讯、交通警示。[查看详情]
- 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
-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-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①具有稳定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。 ②表面覆深蓝色氮化硅减反膜 颜色均匀美观。 ③高品质的银和银铝浆料 确保良好的导电性、可靠的附着力和很好的电极可焊性[查看详情]
- 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
-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- 1.高光伏转换效率;2.低反向电流 高并联电阻 高可靠性;3.正面被深蓝色氮化硅抗反射膜覆盖 色彩和谐 外观良好 此膜具有良好的钝化效果 正面1.6mm主栅线(银);4.背面4mm焊接衬底(银) 背表区域(铝[查看详情]
- 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
分享到:
本节内容由以下企业提供
更多>>